创刊于1987年, 双月刊
主管:

江西理工大学

主办:

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省有色金属学会

ISSN:1674-9669
CN:36-1311/TF
CODEN YJKYA9

尖峰坡锡矿复杂矿体采矿方法探

文柏茂, 寇洪立

文柏茂, 寇洪立. 尖峰坡锡矿复杂矿体采矿方法探[J].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2010, 24(1): 26-28.
引用本文: 文柏茂, 寇洪立. 尖峰坡锡矿复杂矿体采矿方法探[J].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2010, 24(1): 26-28.
WEN Bai-mao, KOU Hong-li. On the Mining Technology of Complex Orebody in Jianfengpo Tin Mine[J]. Nonferrous Met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0, 24(1): 26-28.
Citation: WEN Bai-mao, KOU Hong-li. On the Mining Technology of Complex Orebody in Jianfengpo Tin Mine[J]. Nonferrous Met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0, 24(1): 26-28.

尖峰坡锡矿复杂矿体采矿方法探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文柏茂(1966-),男,工程师

  • 中图分类号: TD853.32

On the Mining Technology of Complex Orebody in Jianfengpo Tin Mine

  • 摘要: 尖峰坡锡矿现开采矿体较平缓,倾角一般在3°~6°之间,矿体薄,矿石结构复杂的多金属共生矿床,在全面采矿法的基础上,进行了采矿方法的优化,提出全采全出、全采分出、分采分出的开采方案,是降低采矿贫化的有效措施.文中主要对矿体厚度在0.4~1.8 m的薄矿体的综合回采工艺进行了探讨,重点对分采分出工艺进行了探讨.
    Abstract: The structure of exploitation in Jianfengpo Tin Mine now has mild slopes ranging between 3 ° ~6°. The mine contains a multi-metal mineral deposit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in ore body and the com-plex structure.Jianfengpo mine has optimized the mining method and adopted the mining methods of full –ex-ploiting and full-loading, full-exploiting and partial-loading, and partial-exploiting and partial-loading on the basis of Shrinkage -breasting method so as to reduce the impoverishment rate in mining.This article mainly probes into the techniques of the comprehensive recovery mining in ore body with thickness between 0.4~1.8 m, especially introduces the method of partial-exploiting and partial-loading.
  • 尖峰坡锡矿位于江西德安县城北28 km,地处东经115°42′,北纬29°26′,西与曾家垅锡矿相毗邻.行政区划属德安县彭山林场管辖.矿体北起横18线,南至横45线,西临纵27线,东连纵10线.沿走向最大延伸长度达1 350 m,沿倾向最大延深1 050 m,水平投影面积672 000 m2, 其延伸规模较大,矿床储量属特大型矿床.

    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体的形态,从水平投影总体呈北北东的椭圆.中心点大致位于纵7线,横31线交点附近,矿体垂直断面形态工整,呈层状产出.矿体厚度一般为0.4~5 m, 平均厚度2.55 m,最小厚度为0.43 m.

    矿区内各类矿石中的矿物成分,繁简不一.按其成因可分为成矿前原岩残留矿物、内生矿物和表生矿物3大类.矿石矿物常见有锡石、铁闪锌矿、黄铁矿、毒砂、菱铁矿等,少量偶见黄锡矿,马来亚石,方铅矿等.脉石矿物有石英、长石、萤石、方解石、铁白云石、白云母、绢云母、透辉石等.Ⅱ1主矿体以锡石、闪锌矿、黄铁矿、毒砂等金属共生,主要化学成分有益元素为Sn、伴生元素为Zn、S、Cu、WO3、Ag、CaF2.

    金属锡以氧化物中的锡、硫化物中的锡、以及胶态锡3种形式存在.尖峰坡矿区主要矿带的各类矿石中锡的赋存状态均以氧化锡为主,其占有率达到90 %以上.矿石中氧锡以锡石为主,硫锡以黄锡矿为主,但含量甚微.锡石为本矿最主要的含锡矿物,其它含锡矿物有黄锡矿、马来亚石及含锡榍石.黄锡矿肉眼不可见,常与铁闪锌矿、黄铜矿、磁黄铁矿共生.铁闪锌矿、毒砂、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等也是组成锡石矿物的主要矿物.

    尖峰坡锡矿区处于彭山弯窿构造东翼,位于彭山地区最高处,大气降水是矿区地下水的唯一补给来源,地表植被发育,易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北部溪沟深切至下伏硐门组隔水层,使这一带地下水不容易富集,地下水具乘压性质,渗透条件相对较好,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不大,对矿床开采的影响不大,水文地质属简单性.

    主矿体顶板围岩有:厚层硅质岩、硅质页岩、页岩、灰岩、矽卡岩,凝灰质砂岩是Ⅱ1矿体的直接顶板,坚硬完整,局部由于地质构造影响破碎.矿层直接底板岩石为石英砂砾岩,石英砂砾岩属于坚硬完整岩石,矿体顶、底板岩石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矿区地质储量412.9万t,目前矿山开采中段主要在290 m标高以上,地质储量125万t,金属量7615 t.根据地质报告和实际工程揭露的矿体,大多数矿体厚度在1.8 m以下,矿体厚度在1.0 m以下的占70 %以上,地质储量在85万t以上.

    尖峰坡矿区主要矿体为Ⅱ1矿体,矿体两侧围岩主要为硅质岩、硅质页岩、石英砂岩、石英砂砾岩,岩石坚硬,矿、岩稳固,矿体倾向60°~70°左右,倾角最小3°最大15°,平均倾角10°.根据矿体赋存条件,对于缓倾斜矿体,选择空场采矿法,对于矿体厚度小于2.5 m以下的采用全面采矿法,围岩较破碎,矿体大于2.5 m,小于5 m的矿体采用房柱采矿法,预计可占全矿的10 %.

    (1)全面采矿法参数.矿块沿走向布置,矿房宽度40 m,矿房长度50 m,矿房宽度(斜高)1.8 m,间柱3 m,顶柱3.0 m,底柱高5.0 m.采场生产能力为50 t.

    (2) 房柱采矿法参数.在矿体走向上划分盘区,每个盘区长90 m,每个盘区分6个矿房,中间矿体工作面超前两侧矿房,另3个矿房备用.两个盘区间留宽3 m连续矿柱.底柱高5 m,顶柱高3.0 m,矿房内留直径4 m的矿柱.采场生产能力为50 t.

    (3) 采矿方案优化设计.矿山于2007年建成并投入生产,首采290 m标高以上矿体紧贴冰积层,大体随冰积层的产状而变化,倾角3°左右,区内受褶皱构造的严重影响,矿体变化较大,矿体厚度一般在0.4~1.8 m之间不规则变化,1.0 m以下占全区的70 %以上,为了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一般采矿高度控制在铅垂高度1.8 m,采矿贫化率高达50 %以上,原矿入选品位低,矿石质量差,选矿无法达到设计指标,给矿山生产经营造成巨大的压力.经过可行性分析论证,在全面采矿法基础上又延伸出“全采全出、全采分出、分采分出”等方法降低采矿、出矿贫化.在分出的低于工业品位的岩石全部存放在采空区内,不运出地表,起到了节能降排,提高经济效益的综合效果:一是减少废石外排量,减少对地表环境的污染;二是降低废石转运的动力、人工成本;三是对于采空区内局部地段岩石破碎地段,可用分出的岩石砌筑永久保安矿柱,缩小了采空区暴露面积,控制了采场顶板压力, 有利于采场顶板安全稳固.

    方案1, 全采全出.采矿地段局部矿体在1.5 m以上时,且矿体上下围岩矿化强烈,围岩品位在大于工业品位0.25 %以上时,采用全采全出的方法.尽最大可能回收矿产资源,减少采矿损失量.

    方案2, 全采分出.采矿地段矿体在1.0~1.5 m之间波动时,采用全采分出方法.为了减少采矿作业资金的投入,使生产矿量、出矿量达到最优,按1.8 m的采幅一次性回采,在出矿时将低于工业品位(0.25 %)岩石用手工的形式分捡出来,干砌充填在采空区.

    方案3, 分采分出.采矿地段矿体在1.0 m以下时采用分采分出方法.尖峰坡锡矿薄矿体往往较富集,锡含量较高,但采矿贫化量大.为此决定采用一次凿岩,二次爆破,二次出矿的施工顺序,先将围岩以其相应厚度爆破作业后,人工将采下的围岩搬运至采空区,并整齐的堆放在采空区内,再进行二次爆破将顶部矿石采下.采矿方法见图 1图 2.

    图  1  回采炮孔分布图
    图  2  分采分出后现状图

    采用YT-27凿岩机凿岩,炮孔成直线型布置,炮孔深1.8 m,孔间距根据矿体厚度按0.4~0.7 m布置,采场控制高度2.0~2.2 m,在矿体与围岩接触面的炮孔应在距离矿体10~20 cm的围岩中布置,采用人工装药,非电导爆管微差爆破,先将矿体下盘围岩爆破,用JK58-1NO4.0型局扇进行通风,清洗回采工作面.通风结束后,人员即可进入矿房进行顶板安全检查,确认安全后,可进行出碴搬运工作,将采下的围岩人工般运到采空区,干砌成人工有规则矿柱.围岩全部清理干净后,进行第二次爆破,将预留的炮孔用人工装药,非电导爆管微差爆破,将矿石直接崩落到工作面,通风后,再进行人工第二次搬运,运至采场溜矿井,经矿车转运到中段溜矿井,完成一个台班循环作业.

    (1) 采矿经济技术指标分析.单采场统计的采矿经济技术指标见表 1.

    表  1  采矿经济技术指标(单采场统计)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2) 尖峰坡锡矿2007年7月建成投产,首采段为290 m标高,矿体平缓,矿体较薄,大多在1.0 m以下,采矿方法以全面采矿法为主,根据采矿方法的安全要求,采矿高度控制在1.8 m.经过一年的试生产,采矿贫化率高达58 %,生产能耗高,选矿作业成本高,选矿难度加大,入选品位低,选矿回收率低,严重影响矿山的经济效益,制约企业的发展.2008年7月开始进行了全采分出、分采分出试验成功,至2009年6月共分出废石15 000 t,分出废石量达到全矿采矿量的10 %.

    (3) 效益概算.①减少运矿动力、电力、工人成本消耗,每吨按6元计算,全年可节约生产成本90 000元; ②减少选矿成本,根据一年来的统计显示,选矿综合成本在97元/t,可直接节约选矿生产成本145.5万元,经济效益可观; ③全采分出、分采分出方案的实施,可以提高入选原矿品位0.055 %,改善入选原矿品位,提高选矿回收率,降低矿山生产成本,提高矿山的经济效益,潜在经济效益可观; ④分出的废石存放在采空区内,用作充填采空区,起到人工干砌保安矿柱的作用,不但提高采空区的安全,减少安全支护费用.同时减少矿山尾矿废物的排放量,极大的提高了尾矿库的运行安全,对降低尾矿库的管理费用有着较现实的意义.同时也减少了对地表的污染,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地占用,保护矿区的自然地形地貌; ⑤分采分出,降低采矿贫化率,提高原矿入选品位,节能降耗,全采分出、分采分出是矿山生产中一项长期性工作,是提高原矿质量(品位),提高矿山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 图  1   回采炮孔分布图

    图  2   分采分出后现状图

    表  1   采矿经济技术指标(单采场统计)

    下载: 导出CSV
图(2)  /  表(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02
  • HTML全文浏览量:  50
  • PDF下载量:  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0-01-12
  • 发布日期:  2010-03-20
  • 刊出日期:  2010-02-2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