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ermination of Silver Content in Copr Concentrates by Atomic Absorption Specterphototry in Oxyammonia Medium
-
摘要: 试样经硝酸-氯酸钾溶解, 在硫酸铵-氨水-乙醇介质中, 将铜、锌、银等生成可溶性氨络合物与铁、铝、汞、铅、锰等元素分离。控制适量氨水, 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波长328.1nm处, 以空气-乙炔火焰测定溶液中银的吸光度。扣除背景吸收。该法灵敏度为0.033μg/mL, 1%吸收, 检出限为0.004μg/mL, 测量范围4~1500g/t。Abstract: The sample is dissolved in nitric acid and potassium, the Cu, Zn and Ag are generated precipitatly ammino—compex and seperated from Fe, A1, Hg, Pb and Mn in the ammonia—ammonia water-ethyl solution.The content of silver at the solution is determinated with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er method at 328.1 nm, sensitivity of the method is 0.033ug/mL, 1%absorption and detection limit is 0.024μg/mL.
-
0 前言
铜精矿中银的测定方法报道很多, 而在氨水介质中, 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的尚不多见。文献[1]介绍了铜精矿中银的原子吸收快速测定的方法, 即在10%盐酸介质中, 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银。文献[2]介绍了火试金法及在10%盐酸介质中的原子吸收光度法。用火试金法, 手续繁杂、费时, 且结果偏低; 用10%盐酸介质中的原子吸收光度法, 酸度大, 试液粘性大, 将使喷射速度和雾化效率降低, 同时易腐蚀燃烧头。据文献[3]介绍, 在氨性溶液中, 银有较高的灵敏度, 有利于消除化学干扰。
笔者认为在适量的氨水介质中, 试液粘性很小, 有利于毛细管进样。提高了喷射速度和雾化效率。由于银氨络离子较为稳定, 在其它阳离子或阴离子存在下。少有可能生成其它更加稳定或难熔化合物。因而少有产生化学干扰。由于银氨络合物在火焰中更易挥发和原子化。为此, 根据文献[3]所提出的在氨性溶液中, 银有较高的灵敏度, 有利于消除化学干扰, 笔者试验, 试样液在适量氨水介质中, 原子吸收光度测定铜精矿中银量。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
GGX-9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地质矿产部北京地质仪器厂)。
1.2 试剂
硫酸铵溶液(100g/L)。银标准储存溶液:称取0.1000g金属银(>99.95%), 于250mL烧杯中, 加入20mL硝酸(1+1), 加热至完全溶解, 冷却至室温, 移入200mL棕色容量瓶, 用无氯离子水稀释至刻度, 混匀。此溶液lmL含500μg银。银标准溶液:移取20.00mL银标准储存溶液于lOOmL棕色容量瓶中, 用硝酸(1+99)稀释至刻度, 混匀。此溶液lmL含lOOμg银。
1.3 仪器工作条件
经试验选择的最佳仪器工作条件为:波长328.1nm; 光谱通带0.2nm; 灯电流4.0mA:燃烧头高度8mm; 空气流量5.0L/min, 乙炔流量1.5L/min; 氘灯电流120mA。
1.4 分析步骤
称取0.5000g试样于250mL烧杯中, 用少量水润湿, 并摇散试样, 加入0.2g氯酸钾, 20mL硝酸。于低温处加热溶解, 继续加热蒸发至4~6mL, 取下, 加入20~30mL水, 5mL硫酸铵溶液, 蒸沸约2min, 取下, 稍冷。补加5mL氨水, 加入5mL乙醇, 摇匀, 冷至室温, 移人l00mL容量瓶中, 用水稀释至刻度, 混匀, 干过滤, 弃去最初流下的15mL滤液, 移取20.00mL溶液于250mL烧杯中, 低温加热赶氨, 至溶液体积约10~12mL, 取下稍冷, 加约30mL水, 冷却, 此时溶液pH约9。加入1.5mL氨水, 摇匀, 加入2mL乙醇, 摇匀。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 混匀。使用空气-乙炔火焰, 于原子吸收分光醇用量在1.0~5.0mL范围内有吸光度平台, 从图 2光度计上按仪器测定条件, 以随同试样的空白试验可知, 选择乙醇用量为2.0mL。溶液调零, 测量试液的吸光度, 扣除背景吸收, 自工作曲线上查出相应的银试液浓度
1.5 工作曲线
移取0.0、0.5、1.0、1.5mL银标准溶液分别置于一组100mL棕色容量瓶中, 加入1.5mL氨水, 摇匀, 加入2.0mL乙醇、摇匀。用水稀释至刻度, 混匀。按仪器工作条件调节好仪器, 采用氘灯扣除背景, 以“0”浓度调零, 测量溶液的吸光度, 以银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 吸光度为纵坐标, 绘制工作曲线。
2 结果与讨论
2.1 氨水用量的选择
在每mL含1.0μgAg的100mL银标准溶液中, 氨水用量在1.5~2.5mL范围内有吸光度平台, 从图 1可知, 选择氨水用量1.5mL。
2.2 乙醇用量的选择
试验发现, 单纯在1.5%氨水介质中, 每隔一小段时间, 测量一组银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最后趋于平稳。经过试验在1.5%氨水介质中, 加入适量的乙醇, 可抑制吸光度的下降, 保持吸光度稳定。因此, 需要选择乙醇作稳定剂, 试验发现, 在每mL含有1.01μgAg的100mL银标准溶液中。乙醇用量在1.0~5.0mL范围内有吸光度平台,从图 2可知,选择乙醇用量为2.0mL。
2.3 乙醇-氨水介质用量的选择
2.1和2.2是单独对氨水和乙醇用量作了条件试验。在100mL含有2mL乙醇1.01μg/mL银标准溶液中, 氨水用量在1~2mL范围内有吸光度平台, 如图 3。反复测定银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基本稳定, 故选择乙醇—氨水介质用量为2mL乙醇, 1.5mL氨水。
2.4 共存离子对银测定的影响
据文献[3]中介绍, 溶液中共存的多种阴、阳离子对银的原子吸光度法测定干扰很小。但其背景值较大, 此时需用氘灯扣除背景吸收, 也可用非吸收线332.3nm进行背景校正。
2.5 灵敏度、检出限及线性范围
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 配制不同的银标准溶液, 按试验方法测出吸光度并绘制工作曲线。工作曲线在0~1.5μg/mL范围内呈线性。方法的检出限为0.004μg/mL, 灵敏度为0.033μg/mL, 1%吸收。
2.6 样品分析
方法的准确度见表1, 方法的精密度见表 2。样品分析结果对照见表 3。
表 1 分析结果的准确度矾 g/t表 2 方法精密度 g/t表 3 试样分析结果对照 g/t3 结论
(1) 溶液低温加热赶氨至溶液体积10~12mL。目的是赶去溶液中的过量氨水, 但必须保证有适量的游离氨存在(约0.2mL), 保持[Cu(NH3)4]2+、[Zn(NH3)4]2+、[Ag(NH3)2]+等化学组成不变。此时溶液的pH值约为9, 有微量的游离氨存在, 使得铜、锌、银离子络合衡移动维持动态不变。试验发现, 溶液低温加热赶至溶液体积过小或过大, 都会使得结果偏低很多。
(2) 本法需在2%乙醇和1.5%氨水介质中, 测量银溶液的吸光度。
(3) 本试验方法具有简便, 结果准确, 重现性好等优点。
-
表 1 分析结果的准确度矾 g/t
表 2 方法精密度 g/t
表 3 试样分析结果对照 g/t
-
[1] 马陈武.铜精矿中银的原子吸收快速测定田.分析试验室, 1986, (7):61.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FXSY198607021.htm [2] GB/T3884. 1-2000. 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金和银量的测定[S]. [3]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编写小组.矿石及有色金属分析手册[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0.2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