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刊于1987年, 双月刊
主管:

江西理工大学

主办:

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省有色金属学会

ISSN:1674-9669
CN:36-1311/TF
CODEN YJKYA9

江西某铜钼钨多金属矿石选矿工艺研究

朱文龙, 黄万抚

朱文龙, 黄万抚. 江西某铜钼钨多金属矿石选矿工艺研究[J].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2010, 24(2): 13-18.
引用本文: 朱文龙, 黄万抚. 江西某铜钼钨多金属矿石选矿工艺研究[J].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2010, 24(2): 13-18.
ZHU Wen-long, HUANG Wan-fu.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Beneficiation Process for a Copper -tungsten -molybdenum Ore from Jiangxi[J]. Nonferrous Met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0, 24(2): 13-18.
Citation: ZHU Wen-long, HUANG Wan-fu.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Beneficiation Process for a Copper -tungsten -molybdenum Ore from Jiangxi[J]. Nonferrous Met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0, 24(2): 13-18.

江西某铜钼钨多金属矿石选矿工艺研究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朱文龙(1984-),男,2008级硕士研究生

  • 中图分类号: TD952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Beneficiation Process for a Copper -tungsten -molybdenum Ore from Jiangxi

  • 摘要: 江西某铜钼钨矿矿石中有用矿物以黄铜矿、辉钼矿、黑钨矿为主,并伴生有磁黄铁矿.为了给该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对其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经试验比较,采用铜钼混浮-铜钼分离-尾矿脱硫-重选回收黑钨矿的联合工艺流程.获得了比较理想的铜精矿、钼精矿、钨精矿3种精矿产品,铜精矿品位为26.38 %,回收率为91.35 %;钼精矿品位为51.23 %,回收率为83.54 %;钨精矿品位为52.58 %,回收率为65.49 %.使矿石中的有价元素得到了较好的综合回收.
    Abstract: A copper-tungsten-molybdenum ore from Jiangxi contains mainly chalcopyrite、molybednite and wolframite as valuablemineral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magnetic pyrite.Beneficiation tests were made on this ore to provide a basis for its exploitation andutilization.Analyses the dressing experiment research. Test by comparison, The first, using Cu-Mo mixing floatation, Then, Cu-Mo separation, last, wolframite recovery by gravity separation. Which obtained copper concentrate grading 91.35 % at a recovery of 26.38 %; molybdenum concentrate grading 83.54 % at a recovery of 51.23 %; tungsten concentrate grading 71.25 % at a recovery of 52.58 %. Achieving a good comprehensive recovery of the valuable elements of the ore.
  • 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工业“三废”、城市生活垃圾、农药和肥料以及汽车尾气等.其中交通运输造成的重金属污染不容忽视.机动车尾气作为环境污染源,是土壤化学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随着我国运输业的发展,机动车拥有量迅速增加,致使公路边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因此,开展公路旁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监测和评价,有利于揭示重金属在土壤圈中的残留和累积动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1-6].

    研究区域为赣州市章贡区至赣县王母渡镇之间的三级道路体系—323国道(简称G323)、234省道(简称S234)以及348县道(简称X348)所构成的线形区域两侧的农田土壤.如图 1图 2所示.

    图  1  G323以及S234
    图  2  S234以及X348

    仪器:ICP-AES(HK—2000);

    试剂:100mg/L锌标准溶液、100mg/L铜标准溶液、100mg/L镉标准溶液、100mg/L铅标准溶液.

    采集0~20 cm表层土多点混合样约1 kg,经风干,去除杂质,按四分法取100 g样品,研磨过0.27 mm孔径尼龙筛,用盐酸、硝酸、氢氟酸及高氯酸消解,重金属全量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6-7].

    重金属元素(Pb、Zn、Cu、Cd)的质量比(mg/kg)=×1000

    式中c为由ICP-AES所测得的吸收值,减去试剂空白的吸收值,mg/mL;V为定容体积,mL;m为试样质量,g.

    道路沿线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Pb、Zn、Cu、Cd)的含量如表 1所示.

    表  1  农田土壤样品中重金属元素(Pb、Zn、Cu、Cd)的质量比/(mg·kg-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评价方法选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N.L. 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法相结合进行评价[8-10].该评价方法同时兼顾了单因子污染指数的平均值和最高值,突出了污染较重的污染物的权重,能较全面地反映土壤样品中的总体质量.

    (1) 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计算各个重金属元素的污染分指数,公式为:

    式中,Ii为土壤中第i种污染物实际浓度超过评价标准的程度, 即超标倍数;Ci为土壤中第i种污染物的实测含量;Si为土壤中第i种污染物的背景值.

    单因子污染分指数

    (2)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计算公式为:

    式中,Pi为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Ci为土壤中第i种污染物的实测含量;Si为土壤中第i种污染物的背景值.avr(Ci/Si)为土壤各重金属污染分指数的平均值;max(Ci/Si)为土壤各重金属污染分指数的最大值.

    土壤重金属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级采用《土壤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中的标准如表 2.

    表  2  土壤重金属内梅罗污染综合指数分级标准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根据三级道路—G323、S234、X348两侧各重金属元素(Pb、Zn、Cu、Cd)的实测含量,对各个采样点的每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单因子污染分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11-12],具体数据见表 3表 4.

    表  3  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单因子污染分指数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表  4  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表 3中分析可知:县道X348、省道S234、国道G323两侧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单因子污染倍数的顺序为:Cd>Cu>Pb>Zn.其中Cd污染倍数均大于1,Cu、Pb、Zn 3种重金属元素污染倍数的均值小于1.这表明在县道两侧≤100m的范围内Cu、Pb、Zn 3种重金属元素未达到污染水平,主要是镉污染.县道X348、省道S234、国道G323在赣州市章贡区至赣县王母渡镇之间,一方面路况不好,弯多,上下坡较多,车流量大、车辆行驶缓慢、刹车现象频繁、尾气排放加重等问题.尤其是刹车里衬中就有重金属元素镉,刹车时,里衬发生摩擦产生出镉微粒,随即沉降在公路沿线的土壤中,导致镉超标.

    表 4分析可知:县道≤100m的范围、省道≤200m的范围以及国道≤100m的范围之内均受到重金属污染.其中,县道两侧土壤大部分为中污染,只有西北侧25m处为重污染;省道两侧土壤大部分也为中污染,只有西侧5m处为重污染;国道东南侧土壤均为中污染,西北侧土壤均为重污染.三级道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指数均值的大小顺序为:国道(3.401)>省道(2.795)>县道(2.682);县道处西北侧(2.763)>东南侧(2.600),省道处西侧(2.941)>东侧(2.648),国道处西北侧(4.038)>东南侧(2.764).

    赣州市章贡区至赣县王母渡镇之间的不同级道路两侧距路肩100 m和200m范围内农田土壤其镉污染指数已达严重污染,三级道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指数均值的大小顺序为:国道(3.401)>省道(2.795)>县道(2.682);县道处西北侧(2.763)>东南侧(2.600),省道处西侧(2.941)>东侧(2.648),国道处西北侧(4.038)>东南侧(2.764).污染程度多为距路基25m和50m处最为严重.交通引起的重金属污染也应引起人类的重视.

  • 图  1   磨矿细度试验流程

    图  2   磨矿细度试验结果

    图  3   丁基黄药用量试验结果

    丁胺黑药用量固定为60 g/t

    图  4   丁胺黑药用量试验结果

    丁胺黄药用量固定为75 g/t

    图  5   Na2S用量试验结果

    图  6   煤油用量试验结果

    图  7   浮选闭路试验流程及条件

    图  8   丁基黄药用量实验结果

    图  9   黑钨矿重选试验流程

    表  1   试样的化学元素分析结果/%

    下载: 导出CSV

    表  2   浮选闭路试验结果/%

    下载: 导出CSV
  • [1] 黄万抚.从铜精矿中回收钼的试验研究[J].中国钨业, 2000, (4): 21.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WU200002007.htm
    [2] 鲁军.某斑岩型铜钼矿浮选实验研究[J].现代矿业, 2010, (1): 55.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ysxk200906005&dbname=CJFD&dbcode=CJFQ
    [3] 龚恩民, 陈江安.某钼、钨多金属矿石的选矿试验研究[J].中国钨业, 2010, (1): 26. http://www.wenkuxiazai.com/doc/4dcd54edfab069dc502201bf.html
    [4] 陈立. 辉钼矿浮选体系中的界面相互作用研究[D]. 长沙: 中南大学, 2007.
    [5] 马忠臣, 杨长颖.某钼精矿降铜浮选试验研究[J].有色矿冶, 2006, (6): 15.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ysky200602006
图(9)  /  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03
  • HTML全文浏览量:  53
  • PDF下载量:  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0-05-09
  • 发布日期:  2010-06-29
  • 刊出日期:  2010-05-3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