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刊于1987年, 双月刊
主管:

江西理工大学

主办:

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省有色金属学会

ISSN:1674-9669
CN:36-1311/TF
CODEN YJKYA9

微细粒级钨细泥选矿试验研究

周晓文, 陈江安, 袁宪强, 杨备

周晓文, 陈江安, 袁宪强, 杨备. 微细粒级钨细泥选矿试验研究[J].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2010, 1(02): 64-68. DOI: 10.13264/j.cnki.ysjskx.2010.06.008
引用本文: 周晓文, 陈江安, 袁宪强, 杨备. 微细粒级钨细泥选矿试验研究[J].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2010, 1(02): 64-68. DOI: 10.13264/j.cnki.ysjskx.2010.06.008
ZHOU Xiao-wen, CHEN Jiang-an, YUAN Xian-qiang, YANG Bei. On the Experimental Processing of Fine Tungsten Slime[J]. Nonferrous Met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0, 1(02): 64-68. DOI: 10.13264/j.cnki.ysjskx.2010.06.008
Citation: ZHOU Xiao-wen, CHEN Jiang-an, YUAN Xian-qiang, YANG Bei. On the Experimental Processing of Fine Tungsten Slime[J]. Nonferrous Met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0, 1(02): 64-68. DOI: 10.13264/j.cnki.ysjskx.2010.06.008

微细粒级钨细泥选矿试验研究

基金项目: 

江西理工大学校级自选课题项目 jxxj10086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周晓文(1983-),男,助教

  • 中图分类号: TD952

On the Experimental Processing of Fine Tungsten Slime

  • 摘要: 某钨矿主干流程为重选工艺,钨回收率小于63%,约30%的钨矿物损失于原生钨细泥和由于过粉碎产生的次生钨细泥中.为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该企业重选尾矿中的微细粒级钨细泥资源进行了高梯度磁选、浮选、离心机重选对比试验研究以及“浮选-离心机重选”联合流程试验研究.采用“浮选-离心重选”联合流程,开路试验获得的钨精矿品位达到32.14%,回收率达到73.51%,试验获得了良好的指标,对微细粒钨细泥的回收具有借鉴意义.
    Abstract: By applying gravity separation technology, the original recovery rate of a tungsten mine is less than 63%. About 30% of the tungsten resource was wasted in the protogenesis slime and the secondary tungsten slime due to over-grinding. This paper studies comparatively the processing results of the technology of high-gradient magnetic separation, flotation, gravity separation of centrifuge and the combined technology of flotation-gravity separation of centrifuge' to improve the tungsten resourc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The results show the grade of tungsten concentrate can reach to 32.14g/t with recovery rate73.51% by applying the later technology.
  • 钨是稀有的高熔点金属,钨及其合金是现代化工业、军火工业、国防及高科技技术应用中极为重要的功能材料之一,同时钨又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国家保护开采的特定矿种.截至2005年底,我国共有钨矿区310个,基础储量260.46万t WO3,加上查明资源量,共有资源储量569.27万t.在钨矿查明资源储量中,黑钨矿约占20.8%,其中基础储量57.84万t,资源量60.68万t;白钨矿约占69.6%,其中基础储量186.89万t,资源量209.27万t;混合钨矿约占9.6%,其中基础储量15.72万t,资源量38.86万t.采选综合回收率按58.4%计算,现有钨矿基础储量只能满足开采23年的需要;即到2028年,我国钨矿基础储量将全部耗竭[1].但据统计,世界上每年约有20%的钨损失于钨细泥中,国内各选厂钨细泥的回收率按入选原矿计算为40% ~50%,进入尾矿中的细泥产率为10%~15%,但金属占有率高达40%~50%,相当于总收率的10%~12%.就江西省11个国有钨矿的数据而言,每年处理矿石量为800万t,其中细泥占10%以上,金属量占13%~15%[2-4].因此,对钨细泥进行开发利用研究,对我国钨资源储量的增加具有重要意义.

    某钨矿日处理量为1000t,其主干工艺流程为“螺旋选矿+摇床选矿”的重选工艺,由于黑钨矿性脆,易产生过粉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现场重选工艺的钨回收率小于63%,约30%的钨矿物损失于原生钨细泥和由于过粉碎产生的次生钨细泥中,现场采用浮选工艺处理该部分细泥矿物,但选矿指标不理想.为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本研究以该钨矿山企业重选尾矿中的微细粒钨细泥为研究对象,对选矿新工艺进行对比试验研究,为实际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本研究所用试样为矿山重选尾矿经水力旋流器分级后的溢流细泥矿物,细度为-0.04mm以下,经工艺矿物学研究可知,该细泥矿物中主要金属矿物为白钨矿、黑钨矿、辉钼矿,其次为自然铋、钨华、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锡石等;主要脉石矿物为萤石,其次为石英、长石、钙铁榴石、白云母、黑云母.原矿多元素分析结果见表 1.从表 1可知,该细泥矿物含WO3 0.28%,经物相分析,其中白钨矿、黑钨矿和钨华中钨的分布率分别为25.31%、72.45%和2.24%.

    表  1  试样多元素分析结果(质量分数) /%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对于微细粒级钨细泥的选矿,目前我国大部分老钨矿山企业主要采用集中、浓缩分级摇床-粗选-扫选,摇床尾矿绒毯溜槽回收、绒毯溜槽精矿采用摇床精选回收工艺,回收工艺机械化程度、自动化控制水平低[5-6].近年来,随着钨选矿技术进步和新设备的开发应用,出现了新型浮选工艺和药剂[7-10]、高梯度磁选、高效离心重选等新工艺和新设备,但这些新工艺和新设备主要应用于新建的大型钨选矿厂,在我国老钨矿山企业应用程度不高,本研究对上述钨细泥选矿新工艺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在不改变矿山现有主干工艺流程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钨细泥选矿工艺流程与矿山现有主干流程进行匹配,对我国老钨矿山企业具有较强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从矿石性质可知,本研究试样中含有一定量的硫化矿,由于硫化矿可浮性好、比重大,对本研究拟主要回收的钨矿物分选有很大影响.因此,首先采用浮选工艺除去该部分硫化矿,脱硫试验采用丁黄药做捕收剂,对捕收剂用量进行了试验研究.从试验结果和试验现象可知,在丁黄用量为40g/t时,试样中的硫化矿基本去除;对得到的硫化矿化验分析可知,钨矿物在硫化矿中的含量为0.34%,损失率为2.90%.因此,后续试验均脱硫后进行.

    磁选试验采用SLon高梯度磁选机进行,改变磁场强度,考查高梯度磁选对该钨细泥的分选效果,试验流程见图 1,试验结果见图 2.从图 2中可以看出,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得到的钨精矿回收率不断升高,但品位不断下降,但其选矿指标均不理想.

    图  1  磁选试验流程
    图  2  高梯度磁选试验结果

    浮选是处理细粒级矿最为有效的方法,但由于钨矿物可浮性差,尤其是对于黑白钨共生的细泥矿物,浮选往往得不到理想的指标.近年来,随着选矿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型钨矿物捕收剂,本研究对钨矿物捕收剂种类进行了筛选试验,主要考查了植物油酸、氧化石蜡皂、GYB+GYT、GYB+GYR等捕收剂对试样的捕收效果.试验表明,植物油酸和氧化石蜡皂对该钨细泥矿物的捕收效果不好,GYB+GYT选择性较好,但捕收剂能力太差,得到的钨粗精矿回收率很低,GYB+GYR选择性和捕收能力均较好,因此选择GYB+GYR为捕收剂做为后续试验条件.在此试验基础上,进行了GYB+GYR用量条件试验,试验流程见图 3,试验结果见图 4.从图 4可以看出,随着捕收剂用量的增加,得到的钨粗精矿回收率不断升高,但钨精矿中钨品位不断降低,并且当捕收剂用量达到280g/t以后,回收率增幅减小,以此综合考虑,选取捕收剂用量240g/t做为后续试验条件.

    图  3  捕收剂用量条件试验流程
    图  4  捕收剂用量条件试验结果

    从矿石性质可知,试样中含有一定量的硫化矿,虽然进行了脱硫处理,但仍有少量的硫化矿存在,对钨矿物的浮选会产生影响,由于在高碱条件下硫化矿会被抑制,可降低对钨矿物浮选过程的影响.因此,对于钨矿物的浮选需在碱性条件下进行,采用碳酸钠做为调整剂,一方面可以调节矿浆pH,另一方面碳酸钠对矿浆具有一定的分散作用.另外,试样为细泥矿物,含有大量的脉石细泥,易团聚凝结,不利于捕收剂与目的矿物中的钨矿钨接触,因此需在浮选过程中加入分散剂水玻璃.本试验对碳酸钠和水玻璃用量进行了试验研究,从试验现象和结果分析,当碳酸钠用量为800g/t,水玻璃用量为1500g/t时为宜,此时得到的钨粗精矿品位达到9.55%,回收率达到86.95%.

    前面条件试验得到的钨粗精矿达到了精选条件要求,本试验进行了精选条件试验,由于试样为细泥矿物,精选条件难以控制,对精选次数进行了试验研究.由于细泥脉石矿物大都在-0.04mm以下,难以被抑制,从试验结果和试验现象看,即使精选次数达到5次,得到的钨精矿品位仍没有大幅提高,达不到合格钨精矿的要求.因此可以判断,浮选对于钨细泥矿样粗选预富集效果较好,但精选指标得不到大幅提高,应考虑采用其他方法提高钨粗精矿品位.

    细泥矿物虽然粒度很细,但其颗粒大小相对均匀,采用摇床、螺旋溜槽等重选设备虽然很难实现钨细泥矿物的分选,但近年来随着离心机的技术开发,其在处理微细粒细泥资源上的优势逐步得到体现.本研究采用赣州金环磁电设备公司研制的SLon-400变频离心选矿机进行了离心试验研究,试验条件及流程见图 5.对得到的钨粗精矿进行化验分析可知,钨粗精矿品位虽然达到16.35%,但回收率仅有32.14%.对钨粗精矿和离心尾矿进行显微镜下分析,发现钨精矿中有颗粒相对较粗的脉石矿物,离心尾矿中损失的多为粒度相对很细的钨矿物,结合试验现象分析可知,粒度相对较粗的脉石矿物是影响钨粗精矿品位和回收率的主要原因.由于粒度相对粗的脉石矿物其比重也相对较大,离心机无法将这部分脉石矿物分离,若加大冲洗水量,则粒度相对较细的钨矿物又被冲入离心尾矿中,试验现象也验证了显微镜下分析结果.因此,如若能将这部分较粗颗粒的脉石矿物去除后再进行离心重选,则能取得理想的试验结果.

    图  5  离心重选探索试验流程

    从前面单独的浮选试验结果可知,浮选可以起到很好的粗选预富集作用,试样中大量脉石矿物被丢弃,但由于试样中含有大量的细泥,这部分细泥很难采用浮选工艺去除掉.从单一离心重选试验可知,离心重选可以大量的丢弃细泥,而对于颗粒相对较粗的脉石矿物则分离效果不理想,因此,本试验拟对两种选矿工艺结合,进行联合流程试验研究.

    浮选试验研究已进行了浮选条件试验,因此联合流程试验只进行离心重选条件试验,本试验考查不同离心给矿浓度对离心重选指标的影响,试验流程见图 6.固定转鼓转速400r/min,冲洗水量2L/min,改变离心重选给矿浓度,试验结果见图 7.从图 7可以看出,随着给矿浓度的增大,得到的钨精矿回收率不断升高,但品位不断下降,并且当给矿浓度达到20%时,得到的钨精矿回收率也急剧下降,这是由于随着给矿浓度的增大,有效矿粒在离心机内作用时间短,得不到有效分选直接被排出.因此,选取给矿浓度16%作为后续条件试验.

    图  6  “浮选-离心机重选”联合流程试验流程
    图  7  离心重选给矿浓度条件试验结果

    离心机转鼓转速是影响离心重选指标的重要因素,离心机转鼓转速过低,得到的精矿品位低,离心机转鼓转速过高,得到的精矿产品回收率低.因此,本试验进行了离心机转鼓转速条件试验,以考查其转鼓转速对本研究试样选矿指标的影响,试验流程同图 6.固定给矿浓度16%、冲洗水量2L/min,改变转鼓转速,试验结果见图 8.从图 8中可以看出,随着转鼓转速的增大,离心重选获得的钨精矿中钨品位不断升高,但回收率却不断下降,说明随着离心机转鼓转速的增大,较轻的脉石矿物首先被甩出,当继续增大转速至500r/min后,由于转速过快,一些粒度相对较细的钨矿物也被甩出.综合考虑钨精矿品位和回收率,选取转鼓转速400r/min做为后续试验条件.

    图  8  离心机转鼓转速条件试验结果

    由于离心机为阶段式给矿,补加冲洗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其选矿指标,冲洗水过少,脉石矿物仍附着在转鼓璧上,冲洗水量过大,则钨矿物也会被冲走.因此,本试验对冲洗水量进行了条件试验,试验流程同图6.固定给矿浓度16%、转鼓转速400r/min,改变冲洗水量的大小,考查其对选矿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见9.从图9可以看出,随着冲洗水量的增大,获得的钨精矿品位不断升高,但回收率逐渐降低.综合考虑,选取冲洗水量2.5L/min做为后续试验条件.

    为了验证条件试验所选各参数的稳定性,在条件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全开路试验,试验流程见图 6,试验结果见表 2.从表 2可以看出,各条件试验所确定的工艺参数是稳定的,试验取得了理想的指标.

    表  2  全开路试验结果/%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某钨矿重选尾矿经水力旋流器分级后的溢流细泥矿物,细度为-0.04mm以下,该细泥矿物中主要金属矿物为白钨矿、黑钨矿、辉钼矿,该细泥矿物含WO3 0.28%,其中白钨矿、黑钨矿和钨华中钨的分布率分别为25.31%、72.45%和2.24%.试验研究表明,由于该试样为黑白钨混合细泥矿物,采用单一的高梯度磁选、离心重选、浮选工艺无法获得的理想的选矿指标,采用“浮选-离心机重选”联合流程,即GYB+ GYR做捕收剂,浮选粗精矿再采用离心机重选精选,开路试验获得的钨精矿品位达到32.14%,回收率达到73.51%,试验取得了理想的指标,为该钨矿企业钨细泥的利用提供了技术依据,同时对于其他钨矿山企业钨细泥的回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图  1   磁选试验流程

    图  2   高梯度磁选试验结果

    图  3   捕收剂用量条件试验流程

    图  4   捕收剂用量条件试验结果

    图  5   离心重选探索试验流程

    图  6   “浮选-离心机重选”联合流程试验流程

    图  7   离心重选给矿浓度条件试验结果

    图  8   离心机转鼓转速条件试验结果

    表  1   试样多元素分析结果(质量分数) /%

    下载: 导出CSV

    表  2   全开路试验结果/%

    下载: 导出CSV
  • [1] 吴荣庆, 张燕如.关于对钨矿行业实行宏观调控的政策建议[J].中国钨业, 2006, 21(6):5-9. http://www.wenkuxiazai.com/doc/4a279106964bcf84b9d57b8d.html
    [2] 陆英英, 林强, 王科军.黑钨细泥浮选药剂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2, (6):100-104.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gnsy1992s2013&dbname=CJFD&dbcode=CJFQ
    [3] 李平.某选厂钨细泥回收工艺的研究[J].江西有色金属, 2001, 15 (1):24-26, 30.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jxysjs200101008
    [4] 钟能.大吉山钨矿选厂细泥处理流程改造的生产实践[J].中国钨业, 2008, 23(6):12-14.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wy200806004
    [5] 林培基.离心选矿机在钨细泥选矿中的应用[J].金属矿山, 2009, (2):137-140. http://www.cqvip.com/qk/90084X/200902/29515639.html
    [6] 林培基.铁山垅钨矿钨细泥回收工艺改进及生产实践[J].中国钨业, 2002, 17(6):27-29.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WU200206009.htm
    [7] 安占涛, 罗小娟.钨矿物浮选药剂新进展[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08, 29(5):34-36. http://www.cqvip.com/qk/91391A/200805/28595273.html
    [8] 方夕辉, 钟常明.组合捕收剂提高钨细泥回收率的研究[J].中国钨业, 2007, 22(4):26-28.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wy200704007
    [9] 周晓彤, 邓丽红.黑白钨细泥选矿新工艺的研究[J].材料研究与应用, 2007, 1(4):303-306. doi: 10.3969/j.issn.1673-9981.2007.04.014
    [10] 韩兆元, 管则皋, 卢毅屏, 等.组合捕收剂回收某钨矿的试验研究[J].矿冶工程, 2009, 29(1):50-54.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kygc200901014
图(8)  /  表(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80
  • HTML全文浏览量:  27
  • PDF下载量:  1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0-10-19
  • 网络出版日期:  2022-02-13
  • 发布日期:  2010-12-30
  • 刊出日期:  2010-11-3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